商品公告訊息
實習醫生的祕密手記
ISBN
9789863201434
作者
阿布
出版社
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
2013/03/05
語言
繁體中文
裝訂
平裝
定價
300元
優惠價
79 237
庫存
0

商品介紹

《實習醫生的祕密手記》


那年我們什麼也不懂,
曾經徹夜不睡,與最險惡的病況奮戰,
也曾經在二十五、六歲的年紀,
一起不小心窺見了某些生命的裂縫與核心……


這是一趟探索生命、醫學與極限的旅程
除了一關關實習外科、內科、婦產科、小兒科……
阿布也提前實習了人生必經歷程
探看千百年來人類難解而崇高的祕密

「就算白袍髒了,人累了,或許還能留下一點線索,讓未來的我們能尋尋覓覓依此找回記憶,在某個時刻再度重逢……」

再怎麼偉大的醫師,都曾經當過實習醫生,都曾在初入醫學大門之際,對生命或疾病充滿好奇與未知。阿布在醫院實習的期間也不例外。

他日日面對生死拔河,人生的苦痛被放大、濃縮,時而溫情,時而衝突,猶如觀看活生生上演的小說。這些日子,他往返於醫者與病人的身分,以最赤裸的方式探觸人生的種種滋味。生的歡欣、老的無奈、病的苦楚、死的悲憫,都在年輕的心裡留下無可抹滅的記憶。

他用詩意的語言和豐富的想像,抓住白色巨塔裡飄浮的字字句句、細微表情,以及潛藏其中的幽微情緒,呈現出無比珍貴、再也無法回溯的體會。

目錄

推薦序 讀阿布的醫療散文 陳義芝
推薦序 珍貴無比的……? 宇文正
推薦序 致新一代的學弟 鯨向海
自序 盜火者

◎其他專科--走進生死間的甬道
他的眼睛仍然張開向著前方,堅定地看著,彷彿一直往前走,就將會穿過隧道,有光在不遠處等著他。

開刀房內的巫師
移植
白袍
野餐
眼底的風景
精神時光屋
阿靖的病房午後
臉譜

◎外科--推開那扇門之後
刀鋒劃過,組織輕易地被分離開;主治醫師握著我的手,
一步一步,刀鋒險險地跨越那些關節間的溪谷。

外科醫師的手
最後三十分鐘
洞天
結繩記事
洞巾鋪上之後
整形外科的兩個世界
膝蓋?

◎婦兒科--回到生命的最初
他們生下來是無聲的,要離開時也無聲無息,輕輕的沒什麼重量,像是一片塵埃飄落地上。

包心菜
遷居
平安夜
不存在的孩子
主治醫師的笑
守歲

◎內科--寧靜的戰爭
他被俘虜進日益殘破的身體,屬於他的領地逐漸失守,但旺盛的鬥志卻依然固守著最後的疆土,不准他人入侵。

上將
婚禮
臨行密密縫
面具
針扎
晚禱
晨血

◎值班室內外--仍然戍守崗位的士兵
等一下入夢以後,恍惚間說不定可以看到某位醫師年輕時消瘦的背影推門進來,
疲累地卸下沉重的白袍,拖著長長步伐走過寢室地板,倒回到當年他熟悉的床位。

即將失去的事
員工用餐區
值班室有鬼
天空之城
鬼月
安慰劑效應
醫學辭典
拍痰
手機
雞排巷
最後一夜

後記
附錄

序/導讀

推薦序1

讀阿布的醫療散文∕作家 陳義芝   

  醫生作家譜系,前有賴和、蔣渭水,後有王溢嘉、王浩威、拓拔斯.塔瑪匹瑪(田雅各)等。而今,在這流脈,更增添了一個輝煌的光點,他是長於寫詩亦精於散文的阿布。

  醫生作家共同的特色是具有醫學專業背景,人文素養極佳,生命感真切,觀察敏銳而筆下含情。

  若干年前,當阿布還是長庚醫學院學生時,曾抽空到臺師大我的「新詩創作」課旁聽。那門課開在晚上,阿布一身匆匆、略顯疲憊神色,但憑著對現代詩的熱情,他謙遜篤實地坐在教室後頭,話不多,每個禮拜卻都有新作,已展露不凡的詩才。

  果然這幾年,文學創作豐收,到處都看到他得獎的訊息;去年才出詩集,今年又要出散文集了。我與阿布的因緣不深,但遙遙閱讀、默默看他向前奔跑,確實對他的執著與成績懷有敬意。

  主題專一的散文集,如果沒有充實的內容、豐富的情節、多變化的筆法,讀來很容易讓人因類同而失去興趣。年紀輕輕的阿布聚焦身體宇宙,觀測生命,以犀利的思考,竟能寫出三十九篇、篇篇波瀾多變化的作品!

  阿布所經歷、凝思的,是大眾最切身求索而不熟悉的領域。由於寫作時仍是實習醫生,尚未決定專科,所以醫院每一科別他都得歷練,外科、內科、眼科、耳鼻喉科,以至於婦兒、復健、燒燙傷……他抓住令人顫慄的話語、心酸的神情,將矛盾難言的感受以劇場般感官呈現;聯想力深邃,象徵表現的筆法增添了體會事件的層次,更使讀者共鳴、感動。例如他以火山口流竄的熔岩描述口腔癌的切片標本,又以錦盒墜地珍珠四散,形容深埋於組織內的角質,說口腔癌病患的臉像做壞的捏麵人……

  在人生悲喜、憤怨、光輝、挫折、倦憊的舞台,阿布講述殘酷與無奈,心思細微,文字密度精緻,為新生代作家中拔尖者。〈野餐〉、〈臉譜〉、〈最後三十分鐘〉、〈上將〉……很多篇令我低回難忘,從而認知了生理的奧祕、靈魂的威脅,卑微、怯懦、倖存或苟活等命題。

推薦序2

珍貴無比的……∕宇文正 聯合報副刊主任

  兩年多前一次文學獎的決審會上,特別支持一篇我相當欣賞的作品,標題是〈拍痰〉,描述在醫院擔任看護的外勞與病人的關係。那篇作品,觀察細膩,人物歷歷如繪,文字清爽不雕琢;它且有著更大的隱喻:這些近年來擔負起臺灣社會老人、長期臥病者照護工作的外籍看護,她們為病人拍痰,更是為我們這個人際關係疏離,且逐漸趨向高齡的社會「拍痰」。投票結果,〈拍痰〉順利掄元。名單揭曉時,我默默記下他的名字,當時他是長庚大學醫學系六年級的學生。年底,我編選99年散文選,毫不遲疑地把這篇文章收了進去。他後來以「阿布」筆名繼續書寫,去年大放光芒,拿下多項重要文學獎項,是新生代最受矚目的作家之一。現在,這本散文集《實習醫生的祕密手記》呈現在我的面前,二○一三剛開年,是我今年收到第一份驚喜的禮物。

  疾病的隱喻,從蘇珊.桑塔格以降,許許多多作家以切身經歷書寫,華文作者如西西長篇小說《哀悼乳房》,發人深省;而近年台灣文壇誕生愈來愈多醫生作家,他們原就是學業競爭場域裡的佼佼者,聰明的心智,加上醫學的訓練,近距離逼視生死拔河的臨床體會,對生命的觀照,往往格外深刻獨到。醫療文學,已然成為散文界不可忽視的大宗。但阿布的這批散文,卻不只是加入合唱而已,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實習醫生」的身分,珍貴之處,也在此。

  那是來回往返於醫者與病人之間,蝙蝠一般的飛行。實習醫生面對教導他的資深醫師、醫事種種,有著深厚的敬懼;面對病人乃至疾病本身,有著柔軟的同情。

  他以「開刀房裡的巫師」形容麻醉師,「麻醉醫師哄我們的靈魂入睡,溫暖我們的體溫,成為我們的呼吸。」他細寫外科醫師的手,「戴著乳膠手套的手起落,像芭蕾舞,經過暗室中摔倒哭泣的一萬次練習之後,終於能在燈光下演出一場完美的天鵝湖。」然而面對搶救失敗的情況,那雙手「離開了手術檯,垂在身側……」那雙強壯操刀的手「此刻看起來是如此無力、衰竭,彷彿整個人一瞬間蒼老了起來。」而這一雙手,教導他親自操刀切除一節糖尿病足腳趾,握著他的手,一步一步,讓刀鋒跨越關節間的溪谷,「那是一隻溫暖而巨大的手掌包覆著我,其上,有一隻更蒼老的手,再其上,再其上……」這是一個絕對需要親手教導、傳承的「手工業」。在今日動輒批鬥、行諸訴訟的醫病關係裡,這個古老的傳承儀式,讀來竟有種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悲涼。〈結繩記事〉更寫出一位鞠躬盡瘁醫師的身影,他在手術進行中倒下,一雙在病人體內打結拉穩生命、縫合傷口的手,如今唯一能打的結,是自己的鞋帶。那是生活品質低落、劬劬醫者一生惘惘的威脅啊!

  實習醫生面對病人,卻常是手足無措的。一位病況進展猛烈的漸凍人林太太,偶然情緒愉悅的一個假日午後,三姑六婆前來陪伴,病床上野餐一般擺滿水果。病人半命令的要這個前來做理學檢查的大男孩吃水果:「拿幾顆去吃啦,沒關係。」大男孩唯唯諾諾地拿了三顆葡萄,逃回護理站,在角落邊幸福又辛酸地慢慢把三顆葡萄吃掉。這個男孩,面對搶救無效的大二女生,望著她的臉,想像車禍前,她是下了課正要赴約逛街?還是騎著車趕去打工?生活裡合該充滿化妝、打工、期中考的女孩,為什麼以這種破碎的姿態出現在這裡?他走回更衣室,全身肌肉疼痛不堪,腦海裡瘋轉著的是一個比自己更年輕的生命剛剛那樣倉促忙亂地離開了,而她生命的最後半小時,是這個大她沒幾歲的實習醫師拚了命為她做CPR,以他的手,代替她的心臟……

  最使人動容的是〈臨行密密縫〉這一篇,一位肝硬化末期的中年病人,在心律監視器上紋風不動之後,醫師走出病房開醫囑與死亡證明,留下他,為初死的大體拔除身上管路,縫合氣切口、放導管的傷口。寂靜的病房,只有他,一一將所有外來的管線拔除,細心縫合一個一個「缺口」,還死者完整的軀體,而想起那一首詩:「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一針一線,是對生命的敬意,溫柔的慈悲。

  在寫作的領域,阿布是個新人,見到他時,完全就像那些「熟練的」病人或醫師看待他一般──多麼靦腆的男孩子!他善於譬喻的文字,書寫了實習醫師的專業初體驗,無論將來他的醫術如何精進,這批文字都是珍貴無比的。身為副刊主編,經常勉勵年輕的寫作者「莫忘初衷」,這一句話,用在阿布身上更是雙重的期許、雙重的祝福,無論在醫者的身分,還是作家的角色。

推薦序3

致新一代的學弟∕詩人 鯨向海   

  實習醫師是醫師們醫學知識最廣博的時期,等到畢業之後,大家都會往各自的專科深入,就不再有這種機會了。
  
  我跟阿布在同一個環境實習,他寫的事物我不少都經歷過。只慚愧當年我沒有那樣的魄力與才氣,可以將它們一一果敢化做文字,這也造就了阿布和大多數醫學生的不同。
  
  善用隱喻與象徵的阿布(因而不僅滿足於擅寫醫學論文或加入游泳隊或擔任救生員等等而已),更能寫作詩與散文,每每把醫學生日常零星所見美好與哀愁,拔高到更開闊的視野,既有亙古流傳的醫學知識,也有奇幻文學般的詭譎想像;寫醫學而超越醫學,與所有的美學與藝術共感悲憫,不只寫給過往的生者,也致意未來的死者。

自序

盜火者

  站在開刀房內,我總覺得我是一名祕教的祭司,手執各種法器,準備進行一項禁忌的儀式。某些醫療行為簡直是神話的隱喻,如在開刀房內放逐病人意識、接手調控生命機能的麻醉科醫師;像遠古部落裡神聖與恐怖並存的儀式一般羊水鮮血四濺的產房;或是如巫婆水晶球而可窺見微小血管病變先兆的眼底鏡等等。

  這可能與醫學濃厚的宗教血統有關。自古以來,有人的地方就需要醫生的存在;每個文明均有自己的醫學體系,在蠻荒時代,醫師通常都由族裡的巫師兼任。那時疾病鬼影幢幢,其成因還不是病毒與細菌,而可能是人體體液的不均衡、遭小人詛咒,或是因為招犯了叢林中的鬼神,而降下災禍。

  即使在科學主導的現代,醫學始終是個具有一半神性的科學。還有哪種學科能如此快速地解決人類當前所受的痛苦,逍遙穿梭於生死之間呢?更別提外科手術開心、開腦,冷硬的器械直接侵入人類最脆弱的生命中樞,修正微調,再夢境般地縫補傷口,彷彿一切都未曾發生,疾病就已治癒。

  近代醫學可以說在抗生素這種劃時代的發明之後,才開始加快腳步進展;而擁有我們今日所熟悉面貌的現代西方醫學,其歷史也才短短的不到一百年而已。又比如電腦斷層在上個世紀的七○年代出現,醫師忽然可以透視進入活體器官;而不到三十年,電腦斷層幾乎已經是許多疾病的診斷準則,成為連小型醫院也會配備的標準設施。

  我想到日劇「仁醫」。男主角是回到幕末江戶的現代神經外科醫師,在那個美國炮艦剛敲開日本武士大門的時代行醫。當主角製作盤尼西林對付梅毒,或用簡陋的外科器械幫病人開腹開腦時,周遭的人應該也覺得這是某種妖術魔法吧。透過各類研究發明的堆砌,我們今天終於站在學術的制高點,憑著科學賦予的法力,與那些原本虛無縹渺的鬼神對話。

  曾聽過剛開始見習的學弟說,教科書都太過依賴那些病史詢問與理學檢查了,現在的醫學生只需要加強醫療影像與實驗室資料的判讀就夠了;的確,再準確的理學檢查,或許也沒有一張電腦斷層來看得仔細。許多病人也這樣認為,覺得醫師慢條斯理地在身上敲敲叩叩非常可疑,不知是否看病看不懂或在圖謀不軌;而健保費都繳了,來醫院就是要抽血、照電腦斷層,享受各種高科技服務,才能回本。

  考完醫師執照之後,我被分發到非洲史瓦濟蘭醫療團服役,見識到古老時代醫學的原貌。史瓦濟蘭全國上下連正規醫師數量都不足,而即使身處該國最後一線的醫學中心,醫療資源仍然極度缺乏。那是在臺灣無法想像的:例如整間醫院的生理食鹽水已經缺貨數月,抽血報告則很久都沒看過了,而最簡單的胸部X光時有時無;更別提電腦斷層,它早在幾個月之前就已經故障了。

  於是醫師所剩可以信賴的武器,就只有掛在脖子上的聽診器,以及口袋裡的扣診槌與筆燈了,醫學又回到沒有科技做為後盾的時代。在這裡,死亡是神的旨意,愛滋病是魔鬼的詛咒;醫師在病房內治療,牧師在病房外佈道(也常會走進病房內,那個印象中該屬於醫師的領域)。沒有無謂的醫療糾紛,沒有處處受制於保險規範的醫療行為;病人川流不息,有些過世了,有些康復出院,醫師坐鎮於此,用最古老的儀式,重新學習謙卑地面對那些疾病。醫學與宗教在此合而為一,找回神性的柔和光芒。

  我想到古老神話中的普羅米修斯,天庭的盜火者。醫師的武器幾乎都來自死亡(大體、組織、病理切片)與疾病(病人受苦難的病史、各種病理機轉在身上留下的痕跡與線索等等);而又有怎麼樣的職業,可以以如此客觀理性的態度審視同類的痛苦呢?穿著冷靜的白袍,如端詳一個義大利手工皮件或一件北宋窯燒瓷壺那樣,指認神經解剖學實驗裡被切片的大腦裡的腦溝腦迴;將各種探測儀器管路伸進體腔內,像鎖匠瞇著眼把鐵絲探進小小的鎖孔,東鑽西撬,想破解那深埋核心的祕密。

  前輩王溢嘉醫師在醫學系畢業後放棄行醫,全心投入文壇之後曾說,他覺得對醫學有所虧欠。那是一種在不知情的狀況下,意外參與了某些禁忌的祕密,一種盜火者的歉疚感。

  而數十年後的今天,臺灣醫療在健保與法律的夾攻之下愈來愈難生存,而被打落凡間的醫師們,還動輒成為輿論批鬥的對象。醫病關係逐漸惡劣,而新聞播出的賠償金額屢創新高。這更像普羅米修斯盜出火種所付出的代價了;昔日的英雄被人遺忘,放逐到荒涼的高加索山上,在石柱上銬上腳鐐,日夜承受禿鷹啄食肝臟的痛苦。

  然而,偶爾宣布病人可以出院時,他們會回報給我一個感激的笑容。那就像是微弱的火苗,黑暗裡一閃即逝,但提醒著我們,曾經從天庭最深處盜出的火種,在寒冷的夜裡,足以提供溫暖與光。

  於是,年輕的普羅米修斯們又披上白袍,睡眠不足地走出值班室,準備接受新的戰鬥。那些偷渡出境的火苗,有些熄滅了,有些燒得更旺;或許終有一天,會在人間成為溫暖的萬家燈火。我們是如此希望著的。

推薦商品

TOP